2025年7月19日至30日,由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主办,湖南大学非洲研究院和经济与贸易学院承办的“赫曦计划”赴非实践调研活动圆满举行。本次活动由非洲研究院发起,并依托院内中非文化交流中心优势开展,联合清华大学共同设计调研方案并落实当地接待。我院博士生马浩楠任团长,博士生庹汉军、本科生刘星语随团调研,清华大学赴非调研支队同行合作。调研以“中非人文交流”为主题,深入走访中国驻非单位、当地机构、国际组织及中资企业,为深化中非交流贡献青年视角。

调研团于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合影
内罗毕段行程中,调研团重点拜访了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,并同郭海燕大使等使馆外交官开展座谈交流。此外,调研团还调研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洲总站、联合国世界粮食肯尼亚国别办公室、NGO组织儿童村以及中资企业Kilimall。开普敦段行程中,调研团调研了中国驻开普敦总领馆、西开普大学孔子学院、西开普经济开发署及开普敦中国批发商城。

马浩楠向郭海燕大使介绍肯尼亚国别报告内容
学 生 感 想
马浩楠

我从2020年开始进行非洲研究,时隔五年第一次踏上非洲这片古老而又青春的大地,心神激荡。从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非洲总站到西开普大学孔子学院,我深入探访了中非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。从Kilimall到中国商城,我见识到一代又一代华人在非洲的不懈奋斗。从WFP到内罗毕儿童村NGO,我理解了人类的共同价值会让非洲更加美好。无论是内罗毕快速路等“硬联通”还是中国标准这样的“软联通”,最终都会通往民心相通。中非人民同呼吸、共命运,中非交往历久弥新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应该了解非洲、理解非洲,与非洲青年共同迎接时代的机遇与挑战。
刘星语

有幸跨越万里来到非洲大地开展调研,可以说是满载而归。我们一路走访,一路汲取,所见所闻皆化为深刻的认知与成长的养分。最触动我心的是在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那段经历。座谈会后,我与一位肯尼亚女工作人员攀谈起来。当她笑着说起自己与WFP的缘分时,我的心被轻轻揪了一下——原来,是WFP在学校为当地儿童提供免费牛奶的项目,陪伴她走过了成长岁月。那一杯杯温热的“爱心牛奶”,不仅滋养着她长大,更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,让她坚定地选择来到WFP,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肯尼亚人民的粮食安全。这样的故事,像一则温暖的童话,却远比童话更有力量。我坚信,这段充满意义的“奇妙旅行”,终将化作托起朝阳的力量,在未来培育出更多向阳而生的茁壮人才。